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经典音乐广播推出的融媒体节目《多彩的中国声音》,以充满人文色彩的笔触描摹中国民族音乐的风雅,让声音的色彩传递出独特的东方审美与传统的哲学智慧,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
  《多彩的中国声音》由10集微纪录片和25集音频节目组成,系列微纪录片分为“回响”“守护”“行走”“家园”“粉墨”“青春”六大主题,展示了古琴、昆曲、侗族大歌、蒙古族长调、彝族过山号和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等十种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隽永韵味和时代魅力。
  中国民歌有多美?且歌且行,且行且歌……
  悠扬的歌声流淌着古今历史长河,美妙的乐音也穿透了岁月长空……据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民歌产生最早、相关记录也最早的国家之一。布衣芒屏的低吟浅唱,便算是最早的中国民歌了。
  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期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代表性民歌作品《诗经》,到诗人屈原整理加工的歌词集《楚辞》,都赋予了我们无限的想象。西汉的《乐府》民歌,我们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疾苦,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隋、唐时期多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又让我们充分体会到音乐的融合与繁荣。
  明清时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进入了民间的演艺活动中,促进民歌的兴盛,直到出现近代民歌的时代特点。中国民歌一直且歌且行,且行且歌,在歌声中流淌着千年历史,畅抒着人们心头的情愫,又期盼着美好的未来。
  《多彩的中国声音》以民族的原貌展示与当代音乐人的传承发展为主脉络。在节目里,选取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元素,展现中国民歌的悠长韵味;运用综艺化、故事化、人文化的手法呈现当代改编版的惊喜与创新,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独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境界,让新老版本的对比折射出中国民歌带着历史印迹的全新活力。
  一张中国的声音地图
  听,音符记录的中华文明
  讲,岁月山河的东方浪漫
  《多彩的中国声音》音频专辑已在云听客户端上线
  ↓扫码收听↓
编辑:王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